根据我县冬后病虫源基数调查、当前病虫迁入及发生为害情况,结合作物栽培条件、田间管理、气象因子及近年来的发生规律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2023年我县大秋作物主要病虫草鼠害为偏重发生年,其中部分病虫局部地区大发生,主要发生的病虫害有稻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水稻黑条矮缩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玉米螟等。预计主要病虫草鼠累计发生面积83.15万亩次,预计主要病虫发生趋势如下:
一、发生趋势
(一)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
1.稻瘟病:预计偏重发生,以县的西部、中部地区发生重于东部,山区发生重于坝区,预计累计发生面积8万亩,,其中:叶瘟预计中等发生,发生面积5.5万亩,流行危害盛期7月上、中旬至8月上、中旬;穗颈瘟预计偏重发生,局部地区大发生,发生面积2.5万亩,流行危害盛期为8月中、下旬至9月上、中旬。
2.稻纹枯病:预计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发生面积7万亩。以县的东部地区发生重于西部、坝区重于山区,流行危害盛期为水稻孕穗抽穗至灌浆乳熟期。
3.白背飞虱:预计偏重发生,局部地区大发生,发生面积10万亩;以第3代和4代为主害代,第3代发生重于第4代,第3代为害盛期5月下旬中后期至6月上、中旬,第四代为害盛期6月下旬至7月中、下旬,以县的中、东部地区发生趋重。
4.褐飞虱:预计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发生面积5万亩;以中、低海拔坝区稻田发生趋重,以第4代和第5代为主害代,其中第5代发生重于第4代;第4代为害盛期7月上、中旬至八月上旬,第5代为害盛期8月中、下旬至九月上旬。
5.稻纵卷叶螟:预计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发生面积10万亩,以中、低海拔坝区稻田发生趋重;以第3代和第4代为主害代,其中第3代发生重于第4代;第3代为害盛期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第4代为害盛期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
6.二化螟:预计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发生面积5万亩。第1代幼虫为害时期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第2代幼虫为害时期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第3代幼虫为害时期7月中、下旬至8月中旬。
7.三化螟:预计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发生面积3万亩。为害盛期为6月中、下旬至7月中旬和8月上、中旬。
8.稻象甲:预计中等发生,发生面积5万亩,主害期为水稻返青分蘖期。
9.稻曲病:预计中等发生,局部有偏重发生,发生面积5万亩,以偏施及迟施氮肥田块发生趋重,流行危害盛期为8月上、中旬至9月上旬。
10.水稻黑条矮缩病:预计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发生面积3万亩,流行危害盛期为水稻拔节孕穗至抽穗期。
11.水稻胡麻叶斑病:预计中等发生,县的中部坝区部分稻田有偏重发生,发生面积5万亩,流行危害盛期为水稻灌浆乳熟至成熟期。
12.赤枯病:预计中等发生,烂泥锈水田发生趋重,发生面积1.5万亩,流行危害盛期为水稻返青分蘖至拔节期。
13.恶苗病:预计轻度发生,发生面积0.1万亩,主要危害水稻秧田期至拔节期。
14.稻蓟马:预计轻度发生,发生面积0.6万亩,主要为害水稻秧田至大田返青期。
15.稻负泥虫、稻蝗、稻蝽蟓等其它害虫预计轻度发生。
(二)玉米主要病虫发生趋势
1.玉米螟:预计偏重发生,发生面积0.2万亩,为害盛期为6月中、下旬至7月上、中旬,以晚栽玉米发生为害较重。
2.玉米蚜虫:预计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预计发生面积0.15万亩,危害盛期为玉米吐丝至灌浆乳熟期。
3.玉米地老虎:预计中等发生,发生面积0.1万亩,主要为害玉米苗期。
4.玉米纹枯病:预计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发生面积0.15万亩,发生危害盛期为玉米抽雄至灌浆乳熟期。
5.玉米大、小斑病:预计中等发生,发生面积0.2万亩。
6.玉米叶锈病:预计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发生面积0.15万亩,发生危害盛期为玉米灌浆至成熟期。
(三)农田草害、鼠害发生趋势
1.农田草害: 预计2023年全县农田草害为中等至偏重发生年,发生面积12万亩次。其中:稻田草害预计中等发生,发生面积8万亩次;旱地草害(包括旱地、果园改种农作物面积)预计偏重发生,发生面积4万亩次。
2.农田鼠害: 预计2023年全县农田鼠害(包括稻田和旱地鼠害)中等发生,县的中部、东部局部地区有偏重发生,发生面积6万亩次,害鼠发生危害高峰期为5月中、下旬至6月和8月上、中旬至9月上、中旬。
二、预报主要依据
1.越冬虫源基数高:据我站2023年2月24—26 日冬后越冬虫源基数调查:二化螟各类型田权均亩活虫量1605头/亩,较上年同期活虫量高2.66个百分点,平均死亡率9.3%,较上年同期高2.5个百分点;玉米螟各类型田平均百杆虫量155头,较上年同期活虫量高2.3个百分点,平均死亡率13.4%,较上年同期高2.3个百分点;大螟各类型田权均亩活虫量170头/亩,较上年同期活虫量高6.9个百分点,经各类型田调查权均数值来分析,我县越冬虫源基数均比上年同期偏高,冬后无凝冻天气,但虫死亡率均比上年同期偏高。
2.异地虫源丰富: 我县与广西比邻,异地虫源丰富。
3.田间菌源普遍存在:稻瘟病、稻纹枯病、稻曲病等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危害,且田间病源残体未作任何处理,田间菌源丰富。据我站冬后田间调查,稻纹枯病权均亩菌核量3710粒,为2022年同期增加1.87个百分点,菌源高密度田块达5062粒/亩,田间菌源丰富,有利于各种病害的发生流行。
4.气候条件适宜 据气象预报资料分析, 我县未来5月中下旬、6月份、7月上中旬降雨相对集中,强对流天气频繁,有利于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的迁入为害。夏末秋初有中等秋风天气过程,对稻穗颈瘟病、稻曲病的发生流行有利。
5.品种布局 农作物品种组合多,香型、优质杂交品种组合所占比例大幅上升,多数香型优质品种对病虫抗性较差,有利于各种病虫的发生危害。
6.田间管理 外出务工人员多,农村劳动力减少或劳动力严重不足,呈在种而不管,种下少管的现象,容易造成病虫害在短时间内大面积爆发成灾。当前农村各地多以化肥代替农家肥为主,作物贪青徒长抗病虫能力减弱,对稻瘟病、稻纹枯病、稻曲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暴发成灾有利。
三、防治建议
1.今年我县大秋作物迁飞性害虫偏重至大发生态势明显,防治形势严峻,各级党委、政府要引起高度重视,要把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提前落实防控经费和应急防控措施,要做到早安排、早部署、早防控,力争将病虫危害造成的损失控制到最低。
2.各乡镇农业中心要做好“两查两定”工作,加强田间病虫监测,随时掌握田间病虫情动态,及时向当地党委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汇报,有针对性地作好防治安排和技术方案,当好各级党政领导参谋,积极开展统防统治。
3.各乡镇要加大防治技术宣传及培训工作力度,积极举办培训班,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微信公众号、宣传公示栏、黑板报等平台张贴标语及防治技术简报,指导农户及时开展防治。各乡镇农业中心要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技术方针,抓好防治示范,搞好技物结合服务,组织做好各种无公害、高效、低毒、低残留对口农药的供给,引导农民群众科学防治,提高农产品质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