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生趋势
根据田间调查,结合气象因子、历年发生规律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2023年水稻秧田期主要病虫害为中等发生,其中以白背飞虱于局部地区部分秧田有偏重发生,预计秧田期主要病虫害累计发生面积4.76万亩次。其中:
1、白背飞虱 预计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发生面积1.5 万亩;
2、稻纵卷叶螟 预计中等发生,发生面积0.5万亩;
3、二化螟 预计中等发生,发生面积1万亩;
4、稻蟓甲 预计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发生面积0.8万亩;
5、秧田恶苗病 预计轻发生,发生面积0.03万亩;
6、秧苗叶瘟病 预计轻度发生,发生面积0.15万亩;
7、秧苗赤枯病 预计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秧田发生面积0.2万亩;
8、稻蓟马 预计中等发生, 发生面积0.5万亩;
9、稻负泥虫等其他病虫害预计零星轻度发生。
二、预报依据
1、秧田调查:
白背飞虱 秧田始见4月21日,较去年早8天,一般平均虫量0.5头/m²,最高1.6头/m²;4月27日至5月1日到刚边乡平中村秧田调查,秧田最高虫量2头/m²,亩虫量1333头;当前秧田权均虫量0.5头/m²,最高虫量2头/m²,较上年同期的偏底。
稻纵卷叶螟 秧田赶蛾始见期为5月1日,较去年早30天,一般虫量为0.4头/m²,最高0.6头/m²。
2、灯下记载:
白背飞虱 灯下始见5月5日,虫量2头,较上年同期晚15天,没有明显迁入峰;
稻纵卷叶螟灯下诱蛾始见日为4月5日,较上年早31天,虫量1头,没有明显迁入峰;
3、气象因子: 我县自4月下旬以来,气候反常多变,东南气流上升早,白背飞虱、稻纵卷叶螟等迁飞性害虫迁入时间早、但迁入虫量不大;水稻秧田期平均气温较往年相差不大,昼夜温差不大,但干旱少雨,秧田期病虫发生危害较轻。据县气象预报资料分析,我县未来5月中旬中、后期至6月中旬期间东南气流强对流天气频繁,有利于迁飞性害虫的迁入发生危害。
4、作物长势:秧田期气温较往年相差不大,昼夜温差不大,但干旱少雨,不利于秧苗生长发育,秧苗恶苗病、秧苗叶瘟病、秧苗赤枯病等发生危害较轻。
三、防治建议
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是水稻秧田期病虫防治的关键时期,各地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加强秧田病虫监测和防控工作。移栽大田前要施“送嫁”药和“送嫁”肥,以保证壮苗、无病虫苗移栽大田,为粮食丰产打下坚实基础。
1、水稻黑条矮缩病预防 及时抓好秧田期和大田初期稻飞虱的防治是防控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关键环节:秧苗3叶1心期用高效噻嗪酮或吡虫啉1000倍液秧田喷雾;移栽大田前用噻嗪酮或吡虫啉1000倍液浸泡秧兜15—20分钟后带药移栽;遇稻飞虱迁入高峰期用吡蚜酮或醚菊酯等药剂及时防治。
2、稻苗叶瘟病防治 当秧田出现发病中心或病叶率达5%时应立即施药防治,防治药剂可选用三环唑、稻瘟灵、富士一号、己唑.稻瘟灵等。
3、恶苗病防治 当秧田发现有恶苗病发生时,及时亩选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50克+磷酸二氢钾15克兑水40公斤均匀喷雾防治。
4、稻飞虱、稻蓟马防治 可选用醚菊酯、乙虫腈、噻嗪酮、吡虫啉等喷雾防治。
螟虫、象甲虫、负泥虫等防治 应掌握在害虫低龄幼虫始盛期用药,防治药剂可选用阿维菌素、丁醚脲、氟虫腈、毒死蜱、稻腾、氯虫苯甲酰胺等药剂。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