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丰收季,走进加榜乡定能看见苗族、侗族同胞们围坐在一起,点燃一推篝火,烧田鲤吃野餐,带着浓浓乡愁味的故乡烧鱼下肚,尽享丰收的喜悦。
烧鱼是苗族、侗族同胞的一种特色美食,当地人总说:“种一季稻、放一批鱼、养一群鸭。”每年春耕插秧时,加榜人向来喜欢在田里放养一批鲤鱼与一群鸭,通过实施“稻鱼鸭共生”种养模式,鱼和鸭在田里觅食,吃掉害虫和杂草,同时鱼和鸭的游动为水稻松土,排泄物为水稻提供养分,稻田无需打农药、施化肥,稻、鱼、鸭和谐共生,形成了一条特有的生物链,真正实现“一水多用、生态养殖”。
烧鱼季节,大家带上香喷喷的糯米饭、醇浓的米酒、腌肉、酸菜等上山收稻谷。晌午,便会在田边平地堆起篝火,用树枝将田间捉来的一条条活蹦乱跳的鲤鱼串在一起,然后放在木炭上翻来覆去的烤,约半小时左右,鱼被烧得“呲呲”作响,表面变得金黄、飘香四溢,配上从田间地头摘来的野菜、自家种的青辣椒,可谓是美味无比。
吃的时候,大家围着火堆坐在一起,一手拿着糯米饭,一手拿着烧鱼,举杯对饮,相互诉说着丰收的喜悦。这时若有行人路过,不论认识与否,都会被邀请共同进餐,一碗酒、一条鱼,共同享受烧鱼野炊的快乐。
加榜乡位于贵州省东南角,传统的苗家人、侗家人会在丰收季节吃着故乡烧鱼、饮大碗米酒、唱苗歌侗歌、讲苗话侗话。放下农具的他们,会吹着芦笙、跳起芦笙舞,释放心中丰收的喜悦,表达着对这片山水无尽的热爱。
烧鱼的做法,与苗族、侗族先辈们长期的迁徙跋涉生活习惯有关。千百年过去,烧鱼成为一道让加榜人难忘的菜肴,也承载着一代代人的美好记忆。加榜人把乡情投射在故乡烧鱼里,通过一代代的传承,化为舌尖上的万般乡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