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部门乡镇街道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乡镇快讯
干部下沉基层,办实事解民忧——秀塘乡“鼓楼议事”搭起干群“连心桥”
字号:

夜幕垂落,卡宴村村民们在风雨桥上共同讨论村内大小事,七嘴八舌中,一位老汉声音格外响亮:“前几年卡宴村平岸寨实施产业路硬化项目,现该项目已验收完毕,但村民工资迟迟未兑现。现在好了,干部坐当面,几场议事下来,施工方拖欠村民21305元工资已经全部兑现。”话音未落,四周响起一片赞同之声。一场场“鼓楼议事”,正成为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基层悄然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生动见证。

精简形式重实效,“鼓楼议事”变身解优台。中央八项规定如春风化雨,持续涤荡形式主义顽疾。秀塘壮族乡以学习教育为契机,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通过深入基层察民情、搭建平台纳民意、求真务实解民忧,转作风,树新风,扎实推动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惠民实效。

秀塘壮族乡开展“鼓楼议事”正是学习教育的缩影,以简朴为本,乡村两级党员干部主动亮明身份,用乡音土语与乡亲们拉家常、摆问题,真正将会议开到了百姓的心坎上。“过去干部来,讲政策文件多,感觉还是有着一道墙,现在不同了,有什么难处当场提,干部立马记在小本本上,像是自家兄弟一样上心!”村民老李感慨道,议事会高效务实,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村,烦事有人管”。秀塘壮族乡党员干部自觉践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精简会议、注重实效,让政策传达与民意收集在“鼓楼议事”这一方天地里无缝对接。

聚焦难题解民忧,干群齐心破难题。“鼓楼议事”不仅是一席恳谈,更成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惠民阵地。针对八村村村民集中反映的“水管管网因年久老化”问题,干部现场承诺、多方协调,乡政府向县水务局协调2000米水管,成功解决该村饮水问题。再如,新合村交顶大寨开展院坝会时提到群众居住集中,目前尚未有污水处理设施,为提升人居环境,群众强烈要求修建污水收集处理管网。村干部收集村民意愿,乡政府通过2025年人居环境提升项目,已为新合村交顶大寨落实污水收集处理管网,现项目正在建设。村民“民情快递单”实时送达,搭起聚民心解民忧的桥梁。一桩桩、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改变,促进学习教育成果落地见效。

今年以来,累计征集到各类意见建议70余条。通过鼓楼议事,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积极性,有效扭转以往“干部干、群众看”的治理局面,激活基层治理内生动力。

作风转变赢民心,初心不改暖人心。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秀塘壮族乡党员干部进一步改进作风,紧盯作风问题,主动下沉基层,常态化走访调研,办实事解民忧。

秀塘壮族乡党员干部将“鼓楼议事”变为拉近干群关系的“连心桥”,依托“鼓楼议事”平台,开展村民议事、普法教育、政策宣传、安全生产知识培训等,一场场“鼓楼议事”搭起聚民心解民忧的桥梁。

干部作风更实了,群众信任更深了。村民老王深有体会:“以前见干部,总感觉隔着点什么。现在不同了,干部常来风雨桥坐坐,田间地头也常见身影,事情办得敞亮,我们心里自然热乎。”村里陈年旧账清理、集体经济发展规划……诸多事项在“鼓楼议事”的坦诚交流中凝聚共识、顺利推进。

“鼓楼”下的畅所欲言、戏台边的文明公约,再到“积分超市”育新风,秀塘壮族乡始终以党建为引领,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实处着力,探索出一条民族特色文化赋能基层善治的创新路径,让群众在问题解决中感受到学习教育带来的作风转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